每日聚焦:“神十六”乘組入駐“天宮”,擦亮中國航天閃亮“名片”
    2023-05-30 22:25:15 來源: 紅網


    (資料圖片僅供參考)

    □趙敏(湖南工商大學)

    北京時間2023年5月30日18時22分,翹盼已久的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順利打開“家門”,歡迎遠道而來的神舟十六號航天員乘組入駐“天宮”,這也是我國空間站的第二次“太空會師”。(5月30日 《人民日報》)

    截至目前,關于#神十六發射圓滿成功# #二次太空會師#相關話題的微博全閱讀總數已經超過3.8億,相關話題討論超152萬次。評論區里,網友們的自豪感與敬佩感隨處可見,“了不起的中國航天人”“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”等諸如此類的贊譽不絕于口。神舟十六號圓滿發射升空與入駐“天宮”,代表著我國航天事業從航天大國邁向航天強國的進步,這離不開航天員與默默付出工作者的努力,更成為了民族自信的堅實依據。

    “神十六”奔赴蒼穹,是中國航天史上的最新一頁。“祝賀!圓滿成功!”神舟十六成功發射的消息傳來,一時間刷屏網絡,國人為之歡呼振奮,從1970年中國“東方紅”一號飛向太空,到今天神舟十六乘組奔赴蒼穹,我國航天事業從無到有、從小到大、從弱到強,不斷刷新紀錄。2013年,聶海勝、張曉光、王亞平圓滿完成我國載人航天首次應用性飛行;2016年,景海鵬、陳冬在太空完成33天中期駐留,為后續的中國空間站建造運營奠定了更堅實的基礎;2017年,我國第一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發射升空,與在軌運行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完成首次“太空加油”,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這一關鍵技術的國家;2021年,中國人有了自己的空間站……“祝融”探火、“羲和”逐日、“天和”遨游星辰,重大工程成就舉世矚目,而今天,我國從航天大國邁向航天強國的步履仍一如既往地堅定。

    “神十六”一飛沖天,背后是步履不輟的航天精神繼承。“特別能吃苦、特別能戰斗、特別能攻關、特別能奉獻”是對載人航天精神的高度概括。而“神十六”乘組奔赴蒼穹這短短幾個字的背后,更是每一位航天員和航天工作者航天精神的高度凝縮。要成為一名宇航員,無論從綜合的身體素質和知識儲備,都十分的不易。被網友刷屏的博導桂海潮,是我國首位戴眼鏡執行飛行任務的航天員,他在小時候看到“中國航天之父”錢學森致力于航天報國的感人事跡后崇拜不已,便在心里埋下了航天的種子。在神舟五號的激勵下追夢航天,到神舟十六號上圓夢太空,桂海潮的成長蛻變歷程,正是我國航天事業飛速繁榮發展的一個生動注腳。烈日灼灼,海浪滔滔,西沙衛星觀測站緊鑼密鼓地為航天觀測任務做準備,文昌發射場通信站、航天護線分隊穿樹林、爬陡坡、鉆涵洞,全面排查長達幾百公里的通信線路,多少航天人在背后的默默付出,才能換來今天的一飛沖天。

    “神十六”入駐“天宮”,激發著每一位中國人民的自信。在新聞聯播現場播報的一則畫面中,航天員系統總設計師黃偉芬正在從容回答著記者提問,而追溯到神舟五號發射現場,黃偉芬流下了熱淚,這則對比讓不少網友都表示:“一位航天人的落淚與從容,載人飛天20年,怎能讓人不動容。”從容的背后是這20年間我國航天科技的不斷躍升,科技自立自強水平的持續提升。神舟十六號發射圓滿成功,這是航天強國建設邁出的堅實步伐,引領著民族工業的整體進步,打破了西方國家對尖端技術的壟斷,極大增強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。

    星空浩瀚無比,探索永無止境。航天,是中國最閃亮的一張“名片”,讓國人自豪的同時,也讓世界矚目。

    關鍵詞:
    責任編輯: 梅長蘇